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

達爾文-(II)

我很喜歡達爾文,要洗練過的人才提煉的出的溫度,跟林夕的「愛情轉移」一樣會讓我想個一整天的歌詞。

我喜歡達爾文,即便他對達爾文的詮釋是種美麗的誤會。

達爾文提出的「適者生存」常被古典經濟學拿來當完全競爭市場的遊戲規則的假託,但其實我不認為這是妥當的比喻,因為市場與自然生態有太多基本條件的不同。

但那不是重點,重點是「適者生存」所要描述的生態鐵則,不是「進化論」,而是「演化論」。

進化與演化最大的不同,在於進化是一種從劣到優的過程,進化代表過程中有一個水準、條件或能力的提升,這樣的提升,有所謂的價值觀點存在,好比我們說「生物的型態從簡單的單細胞生物一路進化成具有高度智慧與複雜社會體系的人類」。然而演化並不是這麼認為的。演化,沒有所謂的優劣,沒有價值標準,演化只是生命不停地演變,適應環境的就留存下來,不適應的就絕種淘汰,如此而已。

從演化的觀點,吃大便就能生存的吳郭魚跟水質只要稍微混濁就會絕種的櫻花鉤吻鮭,沒有誰優誰劣的問題,今天環境適合吳郭魚,吳郭魚就是適合的物種留存下來,櫻花鉤吻鮭也是同理。當然,如果環境發生了變化,那麼適合生存的物種就會再度改變,只有適者生存的鐵則是不變的。

提出演化與進化的不同,是強調所謂的進化,只是人為的價值觀點加於沒有人為觀點的大自然淘汰規則,身為人類我們自然將靠近我們的物種,視為是較為進化的物種,離我們越遠的,好比植物、單細胞生物,就視為是比較低等的生物,但是在大自然裡,蟑螂或是人類沒有所謂高低,這兩種生物在大量物種宣告絕種的現代,仍舊頑強地生存下來,都是適合生存的物種,僅此而已。

所以達爾文的歌詞,把進化論當作愛情世界的比喻,指出我們唯有進化自己,在愛情適者生存的世界,我們或許能努力達到永恆,這顯然是沒有掌握演化的觀點,而太過於強調人為的價值了。他用感性的人文筆觸,去理解冷冰冰的自然科學世界鐵則,成了一種美麗的誤會。


但那又如何?它仍然是一首很棒的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