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從來就不是自然的人類體能展現,或者這麼說,奧運是一種放在複雜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框架下的體能競賽,不比體力、比國力。
奧運是政治的。誰能舉辦?誰決定比賽規則?誰出場的時候跟誰走在一起?誰的國旗國歌可以公開展示、而誰不行?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叫政治。
奧運是經濟的。代言與贊助的商標出現在哪裡經過精密的等價計算,舉辦城市的外債與景氣端看此一舉是否成功,每一個紀錄、每一個獎牌背後是難以估算的金錢堆積。
奧運是文化的。西洋劍是指定項目、劍道不是;帆船是指定項目、划龍舟不是;撐竿跳是指定項目、頭城搶孤不是;體操是指定項目、中國雜技不是;水上芭蕾是指定項目,炸寒單爺不是。文化沒有高低,但甚麼文化被視為主流的、國際化的,排擠了其他的文化,關鍵因素是權力。
最後,奧運絕對是國力的展現。放眼本屆奧運前十名國家,就是八大工業國獨漏加拿大,其他三個名額分別是近年崛起的韓國與中國,以及資源大國澳洲。
再看金牌俱樂部的五十五國中,屬於非洲的只有五國(肯亞、衣索比亞、辛巴威、喀麥隆及突尼西亞),非洲共有五十三國,佔全世界國家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這個數字很不反映常態分布(奇怪!我們印象中不是常認為黑人體能很好嗎?)。
假如我們可以說,奧運的成績當作是國家的體育政策與國力水準的呈現,那麼我們應當從狹小的島國視野中驚醒的事實是:我們的近鄰中,中日韓都在前十名俱樂部,那個過去被台灣人罵死、老是說他們小動作、作弊的韓國,以穩健的實力竄升世界第七,甚至超越日本,成為新崛起的強國。而東亞國家中的北韓、蒙古、泰國亦表現不差,即便是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拜託!他們只有多少人而已!?)、越南都比我們的名次要好,我們現在勉強可以拿著獎牌去炫耀的近鄰,只剩菲律賓而已。
在過去數年區域整合的關鍵時間,台灣的鎖國政策讓我們錯失良機,政黨惡鬥與資源內耗更是讓台灣不斷消耗過去在產業轉型時期打下的良好基礎,當我們的經濟奇蹟如今只能對菲律賓炫耀,這個在五、六零年代曾經風光一時,後來因政黨惡鬥、領導人貪腐以及天災頻仍導致現在成為低階勞動人口輸出大國的近鄰,可以給我們甚麼警惕?
當然最足以讓我們警惕的,仍然是中國的崛起,此舉預告太平洋地區的經濟整合、軍事權力將會往一個極大的漩渦靠攏,而我們,正在不由自主地被海浪帶進漩渦裡,中國大陸的奧運實力,不只展現在硬體建設的規模宏大上,更重要的警訊是,它開始浮現了一種巨大的軟實力,這種軟實力,表現在城市行銷上,表現在文化素養上,表現在國際態度上,也表現在對人民的控制與容忍上。這是與我過去的認識不一樣的中國大陸,一個全面發展文化產業,開始厚積文化底蘊的新強國。帶著旺盛的企圖心、吐納世界的氣魄,還有令人懾服的專注力、耐心、細心,以及綜合以上特質而達成的,令人害怕的執行力。這三個字或許是台灣人此刻最在乎的東西。
最後,我想談的是,城市的夢想與願景。當北京人驕傲地慶祝奧運圓滿落幕、上海人與廣州人正為了兩年後即將登場的世界博覽會、亞運而大興土木、厚積實力以便迎接來自世界各國的客人時,台北人的夢想與願景是甚麼?牛肉麵節嗎?
2008年9月9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